2015年2月24日 星期二

活學通識:引用財爺的需求理論解釋佔中

財政司長曾俊華發表新一份財政預算案後,結語指:



177. 有心理學家曾經講過,對於飢餓的人,有食物的地方就是烏托邦,自由、愛、尊重等等不可以果腹的事物,對他們都是沒有價值。

178. 經過百多年的發展,香港的經濟實力已經躋身世界前列,香港人,特別是新的一代,在物質生活以外,更加「渴望心中富有」,這是社會成熟的表現。

這個心理學家的理論,對於今日大部分高中生來說,毫不陌生,那就是「馬思勞需求層次理論」(Maslow’s Need-hierarchy Theory)。這套理論,幾乎每本個人成長通識書、每間學校的通識筆記都提及,大部分老師都會教,一般也附有下圖:




當然,這個理論一般都是介紹而已,因為那涉及深入的心理學,並不適用於通識考試,而且通識不重背誦,硬套理論的答案多是笑話百出。但今日經財爺一點,這套理論肯定升價百倍。學通識,最重要懂得遷移所學到新範疇,財爺正正示範了如何把一個屬於「個人成長」的理論,遷移到「今日香港」來解釋佔領現象。

簡單而言,為何出現佔領運動?看看財爺所說,加以思考,便知道是因為香港經歷百年發展,早已脫離溫飽的最基本需求,特別是今日的年輕人,在富裕的香港長大,根本不愁溫飽,而且得天獨厚,能夠在曾被英國管治的香港長大,接觸到不少先進的西方思想,長大後萬幸離開了「吃喝拉撒」的低等動物頂層需求,進而學懂追求公民意識、公義、公平、仁愛、權力制衡等需求,向需求金字塔的頂層爬,確是社會成熟的表現。

同樣道理,學生也可用此理論解釋藍絲的反應。由於他們說來說去的「論據」都是「搵食」、「搵食」和「搵食」,以馬思勞和財爺的角度來看,撇除那些教育水平和收入較低的少數人,大部分藍絲仍停留在「吃喝拉撒」的層次,吃完屙,屙完瞓,瞓完又吃,循環不息,誰阻住他們吃和屙,誰就是壞蛋,正如財爺所說,自由、愛、尊重、民主、公義等等不可以果腹的事物,對他們不單沒有價值,更是罪大惡極。

我們可以進一步用馬思勞的需求理論分辨,為什麼部分藍絲的FB滿是美食照片,為何他們談政治只談反佔中;而黃絲不單有美食照(這套理論沒說過你進化到追求高層次需求便不需滿足低層次需求),還有很多佔領相片和不同的相關評論。同樣,正正因為黃絲和藍絲在需求追求層次上有明顯不同,所以他們必然會鬧翻、unfriend,社會這兩個陣營必然會撕裂。打個譬喻,就是你不能跟一頭吃飽了的豬說追求民主普選。

將理論套用到「現代中國」一課,也無不可,但會看到這個理論的限制。很多年前就有人預測,當大陸人富裕了,溫飽了,按需求理論,他們就會要求民主,要求政府有更好表現,以及希望自己的權利得到更大保障,因此大陸中產將成為推動中國政治改革的龐大動力。很可惜,這套理論在大陸用不上(即使香港也有很多「離地中產」吧),大家發達了,不單不去追求更高層次的需求,還為了滿足低層次需求而把當地弄成「地獄鬼國」,不去要求政府改善產品,卻湧到香港買光你的東西,不去爭取改革,只有逃的逃,跑的跑。

每個理論都有其限制,明白了吧!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